当前位置: 首页 > 18新利体育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历史规划
2023
11/30
11:11
来源:
英吉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英吉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3-11-30 11:11    来源:英吉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二五”时期 (2011—2015年)是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第一个五年发展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18新利手机客户端 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制定出今后五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全县生产总值达18.19亿元,较2005年增加11.41亿元,年均递增21.81%。突出保增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林果、畜牧、特色种植、劳动力转移为主的农业发展格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构建起新型产业框架,工业经济迈出新步伐。工业增加值达1.53亿元,年均递增32.17%。 “十一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78倍突出城乡发展。全县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10.75%提高到2010年的16.4%。投入10亿余元,统筹城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面启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农田水利、道路、安居富民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突出以人为本。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惠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扶贫工作稳步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下岗失业困难人员社保接续问题有效解决。“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突出固本强基。各级党政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深入推进,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十一五”期间积累的经验:一是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二是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四是始终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第一法宝。

“十一五”期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作用较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较慢,贫困人口比重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严重匮乏,各类专业人才缺乏,实用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维护社会稳定任务长期而艰巨,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遏制“三股势力”的渗透与破坏任重而道远。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有待提高。

英吉沙县“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同比±%

2010年较2005年年均递增

2010年较2005年翻番

“十一五”累计完成

GDP(万元)

67818

84399

104240

134972

153441

181884

18.54

21.81

1.42

658936

#:一产增加值

39650

49654

58236

67620

75348

86389

14.65

16.85

1.12

337247

#:二产增加值

9742

12223

17843

32283

39525

50136

26.85

38.77

2.36

152010

#工业增加值

3802

5800

10093

15172

13631

15336

12.51

32.17

2.01

60032

#:三产增加值

18426

22522

28161

35069

38568

45359

17.61

19.74

1.30

169679

人均GDP(元)

2923

3605

4356

5489

5904

6890

16.70

18.70

1.24

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万元)

15318

22147

33004

59004

106000

127000

19.81

52.66

3.05

3471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10038

12046

14816

17987

21584

23100

7.02

18.14

1.20

8953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961

1206

1547

2211

4552

6269

37.72

45.51

2.71

15785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246

308

660

1211

301

921

205.98

30.22

1.90

3401

人口(万人)

23.2

23.41

23.93

24.59

25.99

26.4

1.58

2.62

0.19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394

1805

1903

2263

2612

3112

19.14

17.42

1.16

1169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600

4000

4200

4500

4800

5000

4.17

6.79

0.47

22500

     第一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英吉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18新利手机客户端 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顺应各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特色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开放兴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将英吉沙建成“喀什半小时经济圈卫星城、产业转移承接地、郊游休闲第一处”的发展定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推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走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的政治保证;全力推进英吉沙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基础和根本途径。

——坚持和谐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

——坚持创新发展。树立“变化、变革、创新” 意识,创新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对口支援模式,努力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自我发展动力和能力。

——坚持维护稳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落实标本兼治的措施,夯实稳定基础,实现发展与稳定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英吉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30.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9万元,年均递增29.3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年均递增3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84亿元,年均递增38.98%。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54:29,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递增19.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00元,年均递增16.5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年均递增21.03%;城镇调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在住房、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明显改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水、土地、能源及矿产等资源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具有县域特点的园林绿化体系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降耗达到国家要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形成比较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初步建成防灾减灾和安全应急体系。

英吉沙县“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10年

2011年预计

同比增长%

2015年

2015年

较2010年年均递增%

较2010年翻番

生产总值

万元

181884

216805

19.20

700000

30.94

2

第一产业增加值

万元

86389

92925

7.57

120000

6.97

0.47

第二产业增加值

万元

50136

65706

31.06

380000

49.94

2.9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5336

20706

35.02

320000

83.61

4.38

建筑业增加值

万元

34800

45000

29.31

60000

11.51

0.79

第三产业增加值

万元

45359

58174

28.25

200000

34.55

2.14

人均生产总值

6890

8090

17.42

24911

29.31

1.8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

6269

8090

29.05

25000

31.87

2.0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7000

238600

87.87

658400

38.98

2.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23100

27950

21.00

60000

21.03

1.38

外贸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921

1950

111.73

5568

43.31

2.60

年末总人口

万人

26.4

26.8

1.52

28.1

1.26

0.09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3112

3612

16.07

6700

16.58

1.1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00

5450

9.00

12000

19.14

1.26

    第二章  产业发展

    四、推进工业化进程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喀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集群口岸为优势,以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建设六大产业基地为载体,优化工业布局,打造优势产业,走符合英吉沙实际的工业化道路,确保“十二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0%以上。

英吉沙县工业企业“十二五”规划预测表

                                                                                                                                                   单位:万元

产业类别

预计2010年完成

预计2011年完成

预计2012年完成

预计2013年完成

预计2014年完成

预计2015年完成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产值

增加值

合计

45836

15336

82323

20341

335996

80238

653664

163236

846652

209143

1505320

327520

一、新型建材

15595

5037

41480

10370

213860

51676

396860

99215

431360

107840

463810

102038

二、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

14478

5008

15163

3791

47156

10946

140124

34851

184782

45505

352580

74318

三、机械组装加工业

8000

2000

23000

5290

37000

9250

69000

17250

156000

33920

四、轻工纺织制造业

1843

630

2530

633

12920

2970

20370

5093

33370

8103

62370

13721

五、冶金化工业

480

165

400

100

3040

760

6200

1550

27600

6900

97000

21340

六、新能源

1440

534

2750

688

23020

5605

39110

9778

85540

20095

353560

77783

七、其他私营经济

12000

3962

12000

2760

13000

2990

14000

3500

15000

3450

20000

4400

(一)建设六大基地

新型建材。以水泥产业为核心,利用页岩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建成区域建材生产基地。

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农业特色优势资源,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开发色买提杏系列产品、巴旦木、蔬菜、畜产品等,实现绿色食品产业技术高新化、产业集聚化、产品特色化。

机械组装加工。抓住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机遇,发挥我县工业用电充足,工业用水便利的条件,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重点发展重汽商用车、专用汽车、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矿山开采设备、农用运输车、农机具等,积极引导产业分工协作,加快产业上下配套,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轻工纺织制造业。针对本地区及中亚、西亚、南亚的消费市场,承接以五金零部件加工、家电组装、日用品生产、棉纺等为核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作用,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冶金化工。做好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使用戈壁荒滩开发建设重化工园区,充分利用国家对新疆实行差别化产业优惠政策,发展冶金、天然气化工等产业项目,承接喀什和对口援建省市重工业产业转移。

新能源。充分利用光照及风能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综合开发建设。

(二)提升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绿色、生态、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交通、通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发挥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重点建设自治区级10平方公里的城北工业园区,规划筹建重化工园区,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配套、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提升开发区服务水平,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快发展建筑业

加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高资质,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建筑劳务实力,打造“英吉沙建工”品牌,增强县域建筑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把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发展放到战略层次,作为重大举措来激活、推动、提升,坚持非禁即入,放宽市场准入,重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明显、链条长、吸纳劳动力强的中小企业,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入园与大企业协同发展。

(五)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

牢固树立后发赶超的信心,创新招商理念、招商方式、招商机制,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坚持走工业化带动之路,促进工业与农业产业深度结合。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引进,紧紧抓住新一轮援疆机遇和国家对新疆实行差别化产业优惠政策,承接对口援建省市产业转移,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利用“西洽会”、“津洽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喀交会”及周边国家展会平台,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活动,吸引更多企业投资置业。按照建设六大基地的目标实现招商重大突破。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发展精品、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形成以林果业为主导,设施农业、劳务输出、畜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优质精品林果业。实施林果精品园建设,发展以色买提杏为主,红枣、巴旦木为辅的优质、高效林果精品园,坚持“防治并举”措施,加快推进绿色无公害特色林果基地建设。

发展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以独特化和“绿色环保”为特色,实行产业化经营;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蔬菜加工。

发展设施农业。全面提高设施农业的数量、质量和效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以建设2万亩2万座大棚为目标。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壮大畜牧业。坚持“两大一特”战略,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统筹规划畜牧产业园区,突出饲料加工、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的引进培育,加快牲畜品种改良,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强化防疫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以家畜禽养殖示范基地、繁育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出口备案基地、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带动的畜牧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农民异地务工,鼓励农民进城从事建筑、餐饮服务、运输、家政服务等二、三产业。建立和完善县乡联网的劳动力资源库。力争到2015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实现户均一人长期在外务工,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英吉沙县“十二五”农业总产值、增加值预测表

指标名称

(单位:万元)

2010年完成

2011年预测

2012年预测

2013年预测

2014年预测

2015年预测

年均增长(%)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59906

171933

184981

199145

214531

230056

7.5

种植业产值

66292

69606

73086

76741

80578

84607

5.0

林业产值

42833

47758

53250

59374

66202

73816

11.5

牧业产值

42978

45987

49206

52650

56336

60279

7.0

渔业产值

50

52

56

59

62

66

5.7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7754

8529

9382

10320

11352

11288

7.8

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86389

88917

95925

103558

111877

120531

6.8

种植业增加值

35121

36195

38005

39905

41900

43995

4.6

林业增加值

29126

30088

33548

37406

41707

46504

9.8

牧业增加值

16827

17475

18698

20007

21408

22906

6.4

渔业增加值

40

42

44

47

50

53

5.7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5276

5118

5629

6192

6811

6773

5.1

六、提升服务业水平,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

     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引进国内、疆内知名流通企业。新建、改建农村综合市场。结合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建设旅游手工艺品商贸街、商业步行街、饮食小吃街。提升旅游、餐饮、住宿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万村千乡”工程。重点建设和完善公路枢纽,加快培育龙头运输企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农产品物流业为龙头,引进物流配送、冷藏保鲜、外贸运输等流通业项目,加快火车站仓储物流区建设,建立多功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现代物流业上规模、上档次。积极推进中介、咨询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便民商业、物业管理、社会化养老、医疗卫生、家政服务、餐饮娱乐等社区服务产业。

    第三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逐步实现和优化“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办学格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强 “双语”教育,全面实施民汉合校和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到2015年,使全县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八、发展文化旅游业

弘扬先进文化、挖掘传统文化,整合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注重对达瓦孜、小刀、土陶、木戳印花布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打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项目保护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具有英吉沙地域特色和品牌的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阵地建设及设施配套,继续实施春雨工程、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院线建设等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着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餐饮、科技示范、农事活动、旅游购物等为一体的特色观光生态园。加强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完善城市旅游设施与服务体系,打造“郊游休闲第一处”品牌。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和标识系统。扩大“杏花节、摘杏节”的影响力,提高英吉沙县知名度。开发非遗“主题游”、生态观光游、民俗文化游、特色村落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旅游宣传和推介活动,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做大做强英吉沙县文化旅游产业。

九、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落实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强化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防控。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卫生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床位5张,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8人。

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继续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方法和机制,转变扶贫方式,把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采取连片开发,综合治理的方式,将全县13个重点乡划为8个片区,对片区内村民住房、阵地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按照综合治理思路统一规划,搭建引导、捆绑、整合各类资金的平台,集中和捆绑财政扶贫、以工代赈、信贷扶贫、行业部门、对口援疆、对口帮扶等项目资金,通过连片开发、综合治理的方式,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贫困乡村实行整乡推进。在整乡推进过程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加大对山区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到2015年,使全县低收入贫困人口控制在4.36万人以内,使55个贫困村通过自治区整村推进验收,到2020年使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5%以内,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十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做好防渗渠、防洪设施改建和新建,中小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推进高效节水,加大盐碱地治理和水土保持,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国省干线连接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城乡道路网,建设客运站点,满足群众便捷出行。到2015年,所有乡(镇)通三级以上沥青路,所有行政村通四级沥青路,农村公路和城乡道路路网基本形成,路、站、运基本实现一体化。

电力设施建设。做好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加大10千伏、35千伏、110千伏电网补强力度,提高电力保障能力,解决无电户用电问题。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实施天然气管网和供暖、供排水管网建设,逐步推广液化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

2011-2015年英吉沙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类预计表

2010年完成投资

2011年计划

增长(±%)

2012年计划

增长(±%)

2013年计划

增长(±%)

2014年计划

增长(±%)

2015年计划

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127066

238600

87.78

372900

56.29

488600

31.03

572200

17.11

658400

15.06

一、按城镇和农村划分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54500

101200

85.69

158524

56.64

220000

38.78

259200

17.82

294900

13.77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63566

127500

100.58

204376

60.29

247600

21.15

289000

16.72

336000

16.26

房地产业

9000

9900

10

10000

1.01

21000

110

24000

14.29

27500

14.58

二、按产业划分

一产

10970

13682

24.72

18600

35.95

18900

1.61

19500

3.17

20703

6.17

二产

73664

142298

93.17

193969

22.26

305529

75.62

374415

22.55

459100

22.62

其中:工业

59107

110393

86.77

135569

22.81

260258

91.97

318415

22.35

399100

25.34

建筑业

14557

31905

119.17

38400

20.36

45271

17.89

56000

23.70

60000

7.14

三产

42431.61

82620

94.71

180331

118.27

164171

-8.96

178285

8.60

178596.73

0.17

三、按行业划分

农、林、牧、渔业

10970

13682

24.72

18600

35.95

18900

1.61

19500

3.17

20703

6.17

采矿业

12000

24000

100

27000

12.50

39000

44.44

52000

33.33

53000

1.92

制造业

31877

50688

59.01

72069

42.18

183458

154.56

228425

24.51

294000

28.71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15230

35705

134.44

36500

2.23

37800

3.56

37900

0.50

52100

37.14

建筑业

14557

31905

119.17

38400

20.36

45271

17.89

56000

23.70

60000

7.1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

5802

16922

191.66

60423

257.07

65000

7.57

66000

1.54

66200

0.3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00

1000

66.67

3500

250

4000

14.29

4200

5

批发和零售业

1200

1500

25

1600

6.67

3500

118.75

4000

14.29

4298

7.45

住宿和餐饮业

500

500

0

1800

260.00

3400

88.89

4200

23.53

5231

24.55

金融业

280

300

7.14

600

100

2200